您的位置::外埠农业网 >> 垂果乌头

省农委通知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余欣荣副省长重玉门裸芸香属辽东薹草鳞果草属少花棘豆

时间:2022年09月06日

省农委通知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余欣荣副省长重要讲话精神

省农委通知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余欣荣副省长重要讲话精神

关于印发余欣荣同志在省直农口及相关部门处以上干部

学习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报告会上的讲话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农委(畜牧水产局),委属各单位:

11月7日,省委常委、副省长余欣荣在合肥稻香楼宾馆举行省直农口及相关部门处以上干部学习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报告会。现将余欣荣副省长在报告会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结合部门工作实际,认真传达学习贯彻,准确把握和落实好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余欣荣同志在省直农口及相关部门处以上干部学习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报告会上的讲话

(2011年11月7日)

前几天,我省成功召开了省第九次党代会,这是我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重大事件。省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之后,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大会精神,就是当前各级各部门的首要任务。贯彻落实好党代会精神,首先要学习好、领会好党代会的精神,尤其是宝顺书记在党代会上代表省委所做的工作报告。把它作为我省农业、农村和民政、计生部门当前的重要工作,认真组织好、学习好。党代会结束之后,省政府迅速召开了全体会议,一个中心内容就是传达学习党代会精神。所以,今天的会议就是按照省政府全体会议三运省长的要求,与省直农口及相关部门的同志们共同学习、交流,以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努力推动农业农村及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兴皖富民、建设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今天这个报告,实际上也是我学习的体会。我讲三点:

一、全面领会、深刻把握省第九次党代会的主要精神

刚刚结束不久的省第九次党代会,是在全国上下热烈庆祝建党9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我省“十二五”顺利开局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八届省委报告、省纪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共安徽省第九届委员会和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科学确立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这次会议,是一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大会,是一次凝聚力量、鼓舞士气的大会,是一次民主求实、团结奋进的大会。特别是宝顺书记所作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安徽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是全省人民伟大实践的结晶,是全省各级党组织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是这次大会主要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安徽发展的纲领和行动指南。我认为,报告通篇贯穿了科学、务实、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精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在主题思想上体现了科学、务实、创新精神。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工作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今后五年,全省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主线,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坚持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安徽。应该说,主题十分鲜明,号召催人奋进,符合科学发展要求,体现了安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反映了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景和美好期盼。报告对未来五年工作进行的部署,站位高、定位准、思路新、措施实,也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务实性和创新性的高度统一。

二是在发展目标任务上体现了科学、务实、创新精神。过去的五年,我省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大幅提升,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党的建设成绩显著。报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制定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和发展路径上,创造性提出了走出“六条新路”,打造“三个强省”。“六条新路”,就是更加突出改革开放,走出中部地区科学承接、跨越崛起的新路子;更加突出创新驱动,走出资源性产业大省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新路子;更加突出统筹发展,走出农业大省城乡一体、区域联动的新路子;更加突出生态文明,走出后发地区低碳环保、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更加突出人才优先,走出人口大省素质提升、科教兴皖的新路子;更加突出富民导向,走出发展中省份普惠民生、和谐发展的新路子。“三个强省”,就是在今后五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努力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重要论断,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具有安徽的鲜明特点,是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智慧结晶。

三是在文风形式上体现了科学、务实、创新精神。报告共分为九大部分,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内容翔实、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朴实。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客观准确,指出问题直截了当、剖析深刻,概括经验富有深度、弥足珍贵,部署工作全面深入、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求真务实的文风。报告既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又有很强的系统性、理论性、实践性、创新性,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好报告、好纲领,必将有力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兴皖富民大业,共同建设美好安徽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四是在农业农村发展和民生建设上体现了科学、务实、创新精神。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我认为,这体现了省委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始终把它放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和把握;也体现了省委对“三农”战线同志们工作的殷切期望,需要我们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2013年12月18日会进程作出更大的贡献。看到这一点,从事“三农”工作的自豪感、感和紧迫感应该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油然而生。在安排部署“三农”工作时,报告强调指出,要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认真贯彻“三化同步”战略部署,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农业现代化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个人理解,这高度契合当前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状况,就是下一步我们推进“三农”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报告还具体就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转型倍增计划、促进农民增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利安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了科学全面部署,为各有关部门开创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报告特别将“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独立成章,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全面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加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尽快让全省人民过上更加殷实的小康生活,对民政、计生、扶贫开发等民生事业作出了规划,是将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执政理念在安徽的实践化、具体化。

省第九次党代会描绘的美好蓝图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蓝图能否实现,需要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作为农业大省,“三农”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在推进兴皖富民、建设美好安徽的征程中肩负着重要和光荣使命。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需要大家一如既往地坚持和发扬科学、务实、创新精神,在巩固当前各项工作良好势头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苦干、抢抓机遇,以对事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促进“三农”工作再上新水平,造福全省人民。

二、以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为新的强大动力,全面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和民政、计生工作迈上新台阶

把党代会的精神贯彻落实好,努力开创农村各项工作的新局面,重要的前提就是需要我们全面、深刻把握安徽农业农村和民政、计生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工作着力点。

(一)当前面临的形势。

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安徽的发展目标是努力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建设农业强省,但经济、文化、生态强省建设,始终离不开农业强这个前提。只有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才水同木能为“三个强省”建设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逐步加快,随着党的农村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发展进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从纵向看,“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取得历史性进步。一是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总产由2005年的521亿斤,稳步提高到2010年的616亿斤。今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总产有望达到620亿斤。二是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由2005年的90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687亿元。截至去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155户,其中10亿元、5亿元以上的分别是46户和94户(2005年分别是6户和20户),各类合作经济组织16000多个。农产品加工值占农业产值的比例由2005年的0.54:1,上升到去年的1.1:1。全省年加工值5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90个,集聚龙头企业950户,年加工产值1200亿元。三是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641元上升到2010年的5285元,年递增14.9%,比“十五”时期高出8.5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快速增长期;在全国的位次由2005年第22位提升至2010年的第18位,5年前进了4位。今年1—9月份,全省农民现金收入人均5497.4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50.49元,增长20.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7.2个百分点,比糖胶树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高出0.2个百分点。四是农业投入力度显著加大。全省财政“三农”投入从2006年的283.2亿元增长到2010年842.7亿元,五年累计达2649.7亿元。全省“四补贴”资金由2005年的14.5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1.36亿元。五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加强。14项治淮骨干工程建设如期完成,淮河干堤的防洪水平可达百年一遇。全省农机总动力居全国第4位,农业机械正在从耕地、播种、收割向中间的管理环节推进。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续加大。从2007年开始,我省启动实施12项民生工程,去年扩展到33项,其中涉农民生工程28项,在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基层群众热切期盼的重点领域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累计解决12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提标,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稳步推进,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全面落实,农村民生进一步改善,五年减少贫困人口174万人。

从横向看,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很大。如果用“人口总量靠前,经济规模居中,人均指标靠后”来概括安徽的省情,那么,农业农村发展也可以用三句话来形容。第一,安徽是农业大省。2010年末,洋芋全省总人口6826.6万人,其中乡村人口达到5368.8万人,均位居全国前列。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位次,常年粮食产量居全国第6位,油料居第5位,棉花居第6位,淡水水产品居第4位,肉类居第9位。去年,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达1300万人,其中转移到省外的有900万人,居全国第4位。第二,农业大而不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亟待提升。与沿海省份相比,尽管我省农产品丰富,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牵动力较弱,加工粗放,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加工值占农业产值的比例为1.1:1,低于全国平均的1.5:1。二是粮食单产与周边省份差距较大。小麦平均单产低于河南50.9公斤,水稻比江苏低120公斤,玉米比山东低162公斤。三是农业结构亟待优化。粮食的品种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村服务业相对滞后。第三,人均潜力很大。中蒙两国成立了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保护调和指点委员会和专家工作组特别是农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2010年仍达633.8元。赶超中部省份的压力较大,在中部省份,除高于山西外,分别比湖北、江西、湖南、河南低547.1、498.4、336.8和238.5元。农民人均纯今年产量要做到4万吨收入与我省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及农业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发展潜力很大。

从机遇和优势看,近年来,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一是政策力度大。近年来,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密集出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二是重视程度高。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重中之重”的要求,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三是支撑能力前所未有。2010年我省GDP超过1.22万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063.8亿元,以工补农、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的能力大大增强。四是区位优势明显。就农业而言,安徽具有东部的区位、中部的环境、西部的成本优势,发展现代农业条件优越。五是勇于改革创新。安徽素有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的宝贵财富。

从面临的挑战看,党代会报告在讲到问题时,第二个问题就是:城乡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这些都一针见血。农业基础薄弱、经营方式粗放、生产水平还不高、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差距仍然较大,这些都是我们的挑战,是我们的压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总体来说,成绩明显,潜力巨大,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推进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二)主要任务。

我们只要把党代会报告中有关农业方面的表述梳理一下,就清楚明确了。报告在第二部分“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中明确提出,更加突出统筹发展,走出农业大省城乡一体、区域联动的新路子;更加突出生态文明,走出后发地区低碳环保、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更加突出富民导向,走出发展中省份普惠民生、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在第三部分“全力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专门提出,要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在上述目标任务中,农口及相关部门都有自己的任务,都可以对号入座。农业方面,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全面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转型倍增计划,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水利方面,要全面实施水利安徽战略,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推进新一轮治淮工程,加快长江干流河道整治和主要支流治理,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认真做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推进引江济淮(巢)等骨干水资源配置工程。林业方面,要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构建坚实的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培育林特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竞争力的绿色产品和生态产业,切实把绿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人口计生方面,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扶贫方面,加大对山区、库区、沿淮行蓄洪区、江淮分水岭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显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方面,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防灾减灾方面,推进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农村流通方面,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贸等服务业,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络化经营。民政方面,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农村改革方面,在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开展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等方面加快推进。

(三)工作重点。

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巩固来之不易的好形势,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就是要坚持科学务实创新精神,按照“三化同步”要求,切实做到“五增”,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以粮食增产为抓手,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四良”(良田、良种、良法、良制)配套为着力点,认真组织实施增粮规划,继续推进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加快发展粮食生产,努力实现“十二五”粮食总产达到640亿斤的目标任务。稳定发展棉花、油料、蔬菜等大宗作物生产,加快规模化养殖业发展。二是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推进农民收入倍增。把“富民”放在“三农”工作的首位,通过调整优化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劳务经济、落实惠农政策,多渠道促进增收,努力实现“十二五”全省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三是以农业增后劲为支撑,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大力实施“水利安徽”战略,切实抓好水利改革和发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机械化进程,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加快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着力建设生态强省,促进安徽绿色崛起。四是以农村经济增活力为突破口,继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为“三农”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五是以农村社会增和谐为目标,推动民政、计生等民生建设大发展。扎实推进涉农民生工程建设,不断加强社区管理体制和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切实抓好人口计生工作,大力推进农村文化体育建设,促进农村稳定、社会和谐。

三、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关键是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

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农业战线关键是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如何建设农业强省,千强万强,关键是干部队伍要强。应该说,全省“三农”战线干部队伍是一支勇于奉献、敢打硬仗的队伍。但与市场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改革创新的要求相比,我们还要不断提高和进步。正如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所指出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强,少数党员干部精神懈怠、作风飘浮、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现在干部和群众反映,我们一些单位的干部工作心不强,往往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为此,必须切实加强“四个建设”:

一是强化以事业心、心为重点的思想建设。作为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一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珍惜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和岗位,自觉履行职责、贡献力量。要像胡承霖同志那样,一心扑在农业科研和推广应用上,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要有勇争一流的决心和信心,有在全国争先,省内领先的气魄和要求。三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办事情,以追求卓越的理念做工作,把精力放在重实干、重实事、重实效上。四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加强协调配合,增强工作合力,坚决杜绝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要坚决有力执行,努力形成“同频共振”效应。

二是强化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重点的能力建设。安徽农业农村发展能有今天的大好局面,靠的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建设现代农业,推进“三化同步”,仍然离不开改革创新。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开阔眼界,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二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善于用市场的理念谋划工作,拓宽工作思路,既跑“田头”,又跑“码头”,实现“生产市场型”向“市场生产型”思维方式转变,提高善于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三要切实加强理论、业务、科技知识的学习,熟悉和运用互联、物联等现代科技载体,提高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四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注重政策学习,不断提高把握规律、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是强化以服务群众、务实高效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推进农村民生工程建设,都要与老百姓打交道、与全社会相衔接。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结合“访民情、汇民智、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专项活动的开展,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切实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要深入开展向沈浩同志学习和创先争优活动,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准目标、说干就干,始终保持高效的工作节奏,确保各项措施迅速落到实处。

四是强化以奉献事业、廉洁自律为重点的廉政建设。奉献是干成事业的重要基础。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我觉得,对于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来说更是如此。“三农”工作对象在农村,平时经常深入到基层,风吹日晒,遇到急难险重还必须冲到一线。可以说,只要从事这项工作,首先就要奉献,奉献伴随工作。在讲奉献的同时,要从政治、工作、生活上关心爱护干部,善于发现和培养干部,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要加强班子建设,搞好团结,形成合力。廉洁自律是干成事业的重要保障。要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制和《廉政准则》,强化制度建设,严于律己,洁身自好,做到以制度来管人管事。过去常说“三农”工作清苦,一没资金、二没项目,只剩下穷忙乎。现在形势已发生很大变化,国家和省对“三农”工作越来越重视,资金和项目投入力度越来越大,这对我们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最近,省民盟就创新涉农专项资金管理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梳理,及时采纳,真正确立农民在项目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防止弄虚作假,切实管好用好涉农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安医院
乳腺外二级医院
重庆癫痫一级医院
正规医院哪家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