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外埠农业网 >> 牛皮消

【推荐】推动生态循环农业之环永久循环川鄂柳

时间:2022年12月10日

推动生态循环农业之“环”永久循环

推动生态循环农业之“环”永久循环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却不容乐观,农业保供给、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将未来农业推上了更加注重科学整合资源、更加注重保护生态、更加注重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转折点。因此,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意义非凡、势不可挡。  生态循环农业,扼要地说,就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农业。它不单纯着眼于当年的产出,而是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通俗地理解,即是把人类追求的青山、绿水、蓝天随处可见,生产出来的都是生态健康食品变为现实。  为了更好地推进农业实现生态循环,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省级层面则已有21个省份出台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规章。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启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明确写道:到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粮食主产县基本实现区域内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到2030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废弃物趋零排放……这些法规、文件、规划的出台,无疑给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政策利好。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资源利用、清洁生产、资源再生,并非易事,要做的事情很多,包括积极推广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技术、耕作制度节能技术、秸秆能源利用技术、农业主要投入品节约技术等节能减排技术。  畜禽粪便利用——将养殖废物变宝贝  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国每年产生高达38亿吨的畜禽粪污,但综合利用率不到60%。2014年的数据显示,规模畜禽养殖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农业源排污总量的95%和76%,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形势十分严峻。  畜禽养殖虽然带来了这样那样的环境污染问题,但我们也时刻不能忘记,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民生产业,对保障人民群众肉品消费需求、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等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畜禽养殖关系着国计民生和,关系到社会稳定。所以,在发展养殖和保护环境之间,如何找出一条生态平衡之路,显得至关重要。  经过多年的摸索,国内纷纷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他们积极探索改进养殖工艺和粪便处理技术,在保生态、促循环的同时,也提高了养殖效益,更满足了老百姓的肉盘子,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赢。  众所周知,畜禽粪便属生物质资源,和工业污染物有着本质的区别,通过综合利用,可以变害为利、变废为宝,成为珍贵的再生资源。湖北有一家畜牧公司,瞄准了畜禽产粪尿,种养有需要的机会,积极摸索农林牧渔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据悉,该公司已投入近8000万元建设粪便处理利用设施和发展种养基地,打造了干湿分离-生物发酵-多级沉淀-管网输送-植物利用的资源化有效利用体系,探索出以生猪养殖为主导,茶、果、蔬、林种植和特色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构建了猪-沼-茶、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4条循环农业链,达到年处理粪污4万吨、年产沼肥1.2万吨、沼液2.8万吨的能力。河南某上市公司在生猪养殖中采用全程节水和饲料管控技术,推广全漏缝地板和机械干清粪方式,对粪便进行高温堆肥、尿液进行厌氧处理,确保无害化处理后的粪尿全部作为优质有机肥还田利用,减少了化肥施用量,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  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工作中,企业作为实施主体,政府则应发挥主导作用,如通过PPP模式,建立专业化生产、公司化运营的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中心,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同时,在条件良好、资源充足的畜牧大县,还可开展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整县推进。  去年10月,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暨粪污综合利用现场会强调,要以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生态循环为基本要求,持续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畜禽养殖,争取到2020年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比例达75%以上,畜禽粪污基本资源化利用。  耕作制度节能——向立体种养要效益  耕作制度节能技术,是为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用地和养地相结合,保证农作物全面持续稳定增产及保持农业生态平衡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技术体系。它涉及的技术很多,包括免耕覆盖节能技术、现代轮作节能技术、现代间套复种节能技术(如玉米、大豆、马铃薯间作复种,稻、鸭、鱼立体种养等技术模式)、设施农作节能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建设节能循环型农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云南新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将传统的稻田养鱼与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梳理出规模化种养和生态、高产型发展齐头并进的新思路,形成了集中连片、效益显著的稻田养鱼新格局,让生态立体种养焕发出新生机。2015年,该县发展稻田养鱼面积约8500亩,亩均产鲜鱼25公斤,共产鲜鱼超过220吨,实现渔业产值880万元。  小进则满不是最终方向,寻求突破才是生存之道。为了创造更大价值,新平县结合粮食高产创建,开展绿色生态种养,推广施用有机肥保护耕地质量、放鸭啃食害虫杂草,以及使用太阳能杀虫灯和黄蓝板诱虫等物理防治手段控制病虫害,并在空闲的田埂上种植毛豆、杨梅和金丝小枣,形成稻-鱼-菜、稻-鱼-果等立体种养模式,将一水多用、一田多效发挥得淋漓尽致。  留意听,不远处稻田里传来了一片欢声笑语,来自昆明等地的游客走进稻田,正在体验摸谷茬鱼、掼谷子、拔河的乐趣。带队的导游表示,新平县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突出生态循环理念,开发出一系列有乐趣、富创意的农事体验活动,吸引了不少省内外游客前来参与周末亲子游、假日乡村游,体验田边钓鱼、下田摸鱼、就地吃鱼、回家买鱼的乐趣,广受好评。  这些年人们越来越注重吃的安全性,稻田养鱼,稻谷不打农药、不施化肥,鱼吃落在水里的稻花,生态、绿色、环保,满足人们的迫切需求。新平县水产工作站负责人如是说。  秸秆能源利用——跟秸秆焚烧说拜拜  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秸秆遍地,狼烟四起,这是在中国农村在收获农作物后秸秆消纳无门而选择焚烧的普遍景象,这不仅严重地污染了环境,而且也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近年来,我国在秸秆利用上采取了秸秆粉碎还田、加工畜禽饲料、生产生活用品及建筑装饰材料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大约70%的秸秆资源被无情地点燃了,值得我们深思。  安徽省是全国粮食主产区,年产秸秆约4500万吨。目前该省消化秸秆的主要途径为粉碎还田和作为生物质能源发电,不过这两种方式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带动不了多数老百姓的积极性,他们宁愿冒着被惩治的风险,也要选择偷偷摸摸付诸一炬的便利,因此秸秆处理效果不甚理想。  为切实给农民带来真实惠,安徽省在秸秆利用方面可谓绞尽脑计,探索出了不少新路子,或许能为破解焚烧难题提供有益方向。比如安徽某从事秸秆循环利用的公司尝试把各类秸秆制成环保毯,再将环保毯铺于公共区域、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等需要绿化的地方,最后在草毯上撒播草种后,一到两个月就能形成优质草坪。不仅如此,这样的环保毯还可运用于住宅或办公屋顶,打造空中农场或花园;也可铺设于荒漠草原,遏制沙漠化进程和减少水土流失,成为名副其实的氧气生产厂。节水方面,环保毯同样当仁不让,由于其上放置了保湿剂,仅需200毫升的水就能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目前,像这样的一条环保毯生产线一年可消化秸秆2500 -3000吨。  安徽某循环经济产业园则将秸秆一分为三,各尽其用:秸秆经过物理处理后将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进行分离。其中,纤维素可用于造纸;半纤维素除能生产沼气并发电外,还能产出大量沼液,沼液经发酵处理后可作为优质有机液肥施用于农作物;木质素可用作板材粘合剂。该项目可年处理秸秆达到18万吨,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  此外,风力发电提供温室供暖、冬闲田种草养畜、林下经济等生态循环产业模式,以及水肥一体化、喷滴灌、绿色防控等水、肥、药节约技术,都是实现农业生态循环的重要内容,数不胜数。各地可因地制宜选择最佳运行方式,达到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也许有人要问,当下谈生态循环农业是不是有点不着地气,太过高大上了。其实不然,回望上下五千年,其实生态循环农业一直没有离开我们。生态文明、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烙印和基石,先祖们始终秉承趋时避灾的农时观、辨土施肥的地力观、变废为宝的循环观,使得我国农业虽历经千秋万载、千难万险仍生生不息。如今,中国正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我们必须在汲取五千年农耕精华和学习国外农业之长的基础上,给出一个加速度,推动生态循环农业之环永久循环。

信步闲庭租房

红玺台租房

龙湖紫金上城二手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