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外埠农业网 >> 杜氏耳蕨

上泥湾村瓜菜丰盈日子甜高红槿

时间:2022年07月22日

上泥湾村:瓜菜丰盈日子甜

今年上泥湾的白兰瓜喜获丰收,村民们正忙着给白兰瓜装箱。

从甘肃省兰州市区沿东北方向驱车前行20多公里,眼前一片开阔。黄河东流出小峡后突然向北奔泻,以虹形状流经什川镇后再折东进入大峡,造就了酷似太极图状的什川盆地。河东岸郁郁葱葱的万亩梨园和西岸数千亩长势正旺的瓜菜基地就像太极图的两只“鱼眼”,镶嵌在这片沃土上。

皋兰县什川镇什川梨园很有名,有些梨树有400多年树龄。但一直以来,当地农民没有因为这一片祖传梨园而有个好收入。近年来,在政府的主导下,黄河两岸居民一边发展生态旅游,一边发展生态农业。“河东赏花,河西品瓜”成为什川人引以为傲的田园风光。

“以前我们这边也有梨树,后来品种老化,慢慢就转型改种瓜菜了。”在上泥湾村委会,村党总支书记魏永军切开一个西瓜,跟记者边吃边聊。河东梨园由上车、北庄、南庄、长坡4个村子组成,但河西的瓜主要集中在上泥湾村。“搞农业就得有水,靠着黄河这个天然优势,我们村的农业经历了两次‘革命’。”

上泥湾村的第一次农业“革命”是放弃果树改种瓜菜。魏永军告诉记者,村里人均只有七分地,随着梨树品种的老化,上泥湾村面临艰难选择:改良树种,用时较长,从栽苗到盛果期需要好几年时间,对于人多地少的村民来说,根本等不及。于是,上泥湾人自己摸索在小拱棚里种设施瓜菜。

“种了瓜菜后,大家尝到甜头,收入高了起来,但是新的难题又出现了。”魏永军说,村里的地都是不连片的插花地,下地劳作都得靠肩挑背扛,效率低,劳动强度大。“2007年之后,我们开始第二次‘革命’,在每家每户耕地总面积不变的前提下,打破‘插花地’的格局,重新规划分配,形成连片种植,建起了高架大棚。”

耕地“重新洗牌”后,上泥湾村的设施瓜菜产业又上了一个档次,实现生态、科技、标准化生产。在村委会办公室门口,挂着“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基地”、“国家级无公害西甜瓜生产基地”等牌子。魏永军告诉记者,如今的上泥湾村不仅摆脱了老梨树,而且专攻新技术,“省农科院、市农科所的专家在我们村长期蹲点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在村里建起了‘专家大院’。”

站在上泥湾村后的山上往下看,远处的黄河东岸便是万亩梨园,河西岸则是连片的高架大棚,田间道路将瓜菜基地分割开来,泛光的棚膜与缓缓北流的黄河、东岸的梨园形成一道别样的风景。

最让魏永军高兴的是,乡亲们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以前,瓜菜种植形成规模后,地头的烂尾菜让乡亲们头疼。魏永军琢磨着用烂尾菜生产沼气,还在自家大棚里做起了试验。试验成功后,有40多户菜农也跟着他建起了烂尾菜沼气池,“只要能解决问题,还有用,不用动员,大家都愿意跟着干。”

“全村现在有300座沼气池,不仅路上干净,厕所都比以前干净。”魏永军说,“最早的时候,一座大棚里上茬种瓜、下茬种菜,一年下来得用三四百斤化肥,现在只用三四十斤,剩下都用沼渣、沼液。防虫不打农药,用黏虫板,真正走上了生态农业的路子。”

链接

上泥湾村位于甘肃皋兰县什川镇河西片区,全村3066口人,水浇地只有2744亩。近年来,村里发展瓜菜产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大力发展生态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562亩。201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6530元,其中瓜果及蔬菜种植收入占74%以上。

玻璃纤维塑料电缆保护管环刚度试验机

裸电线扭转试验机多少钱

石墨材料抗压测试机报价

多环链拉力试验机价格

扭矩系数试验机

友情链接